柑桔是我市重要经济作物之一,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2005年,我市柑桔面积50.67万亩,总产40.87万吨,占全市水果总面积的61.7%%,总产量的75.4%%。然而,当前我市与省内其它柑桔主产区一样,正面临着柑桔毁灭性病害――黄龙病暴发的严重威胁。千亩果园遭受病害 11月,对于延平区王台镇后洋源村的果农们而言,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然而,当地的果农却没有丰收前的喜悦。“明年不再种柑桔,改种杉木。”“‘黄龙病’越来越厉害,果树都快死光了。”果农们无奈的话语不绝于耳。 家住村头的黄智杨一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柑桔,高峰期间,20亩的果园年产量1.5万公斤左右,扣除成本,一年盈利近2万元。这几年,受黄龙病害影响,他的果园锐减到10亩,今年的产量只有0.75万公斤左右,收入也只有6000多元。 饱受黄龙病害之苦不仅只黄智杨一家,整个后洋源村都陷入了黄龙病害的危机之中。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后洋源村柑桔种植面积有2000亩左右,年产值120万元,人均2000元。现如今,全村柑桔种植面积锐减了1000多亩,年产值缩水了近2/3,只有50余万元。 类似的村庄,延平区比比皆是。据了解,樟湖、大横、峡阳、王台镇等柑桔重点生产区均发生黄龙病。而区内主产的宽皮桔类、蜜柑的株发病率已超过10%%,正处于黄龙病的暴发期。“如果不加以防控,三至五年内,全区柑桔将处在崩溃的边缘。”区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曹海青告诉记者。三大原因致果树染病 来自市农业局统计的数据显示,从2002年起,受黄龙病危害,我市平均每年损毁柑桔种植面积近1.4万亩。 曹海青告诉记者,柑桔木虱是黄龙病已知的唯一传媒昆虫,黄龙病暴发前奏与木虱大发生有关。近年来,我市气候逐渐变暖,加上逢遇“干旱”与“暖冬”,为柑桔木虱大发生提供了极佳的气候条件。 许多果农栽培技术落后,管理投入低,加上田间交叉感染,这些都是导致黄龙病蔓延的原因。“许多因忽视栽培管理或弃置的果园,为木虱与病原蓄积提供了场所,为黄龙病的暴发提供了前期病原与虫媒贮备。”曹海青说。 此外,市面上流行未经检疫的果苗,即种苗带病也是黄龙病蔓延的原因之一。专家开出三副处方 黄龙病也被称为“柑桔癌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如此,有关专家表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防治黄龙病。 首先,如果发现果树出现黄龙病症状,就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将患病果树连根挖掉,并将其用火烧掉,然后用石灰对树穴进行消毒。 其次,防治黄龙病的关键措施是防治木虱。果农应在冬季清园和春季4月木虱第一代若虫发生期集中时防治柑桔木虱。在夏、秋梢新叶抽发期,综合其它病虫害共同防治。目前,市面上的菊酯类、有机磷类农药都可以灭杀,诸如:敌敌畏、敌百虫、乐斯本等。此外,由于木虱具有一定移动性,防治时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联防,统一用药。 在防治的同时,应加强果园的管理,提倡柑桔的健身栽培。采用现代农业化手段,高标准建设果园,栽培无病毒苗木,引导果农增加投入,采取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以及病虫综合防治等措施,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实践证明,只要栽培管理得当,黄龙病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延平区在茫荡镇,塔前沙舟坑建立了柑桔科技示范场,“茫荡镇坎下果场原先是黄龙病的重灾区,经过两年的休耕,如今已经重新投产。”曹海青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我市顺昌、建瓯等柑桔生产大县(市)均建立起柑桔科技示范果园,为指导当地黄龙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