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客网 > 农业新闻
导航

永嘉美永嘉富永嘉县里出红薯枣

作者:Abbott 111
每到秋冬季节,永嘉家家户户院落里晾晒着橙红色的红薯,远远望去错落山间,自成一景。红薯枣,成了带动下家岙村致富的“点金石”。一起来看一下是怎么回事。

永嘉美永嘉富永嘉县里出红薯枣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曾经这句话像烙印一样烙在永嘉人的心里。

永嘉县与温州市区隔江而望,悠悠三百里楠溪江横贯其间,地理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8.8%,904个行政村中山区村就有641个。“要让一方水土,养得起一方人。”县农业局局长徐贤博的想法始终没变过,永嘉的致富之路,因地制宜,绕不开这“山灵水秀”。

“就是这块从小吃到大的红薯枣。”谢玉隆从小在永嘉县鹤盛镇下家岙村长大,这里位于永嘉县东北部山区,驱车前往永嘉县城要将近一个小时路程。高山之上,稻米难种,红薯枣成了这一带的特色食品。每到秋冬季节,家家户户院落里晾晒着橙红色的红薯,远远望去错落山间,自成一景。

红薯枣,成了带动下家岙村致富的“点金石”。

“既然家家户户都做红薯枣,那不如联合起来,力量大。”2009年,徐贤博注意到下家岙村一带盛产红薯枣,市场平均8毛钱一斤的红薯,加工成红薯枣后能卖到12块一斤,这一进一出,就翻了15倍。于是徐贤博和村支书李福商量,以红薯枣为特色,进行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产模式,鼓励有条件、有想法的村民在政府帮助下,成立农产品公司,引进现代化设备,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谢玉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自己的谢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像谢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样的红薯枣加工企业,在整个鹤盛镇已经有二十多家,产业规模突破亿元。

“有人收,放心种。用心种,价格高。”销路有了保证之后,村民们不断扩大红薯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水平。徐贤博还多次组织县里的农技专家上山指导农户种植,并把改良过的新品种带到山区去试点。这种“农户+公司”的发展模式,让下家岙村的红薯枣越来越红火,也让当地农户的钱袋子充盈起来。谢玉隆的红薯枣加工厂从2009年的4个员工发展到了90个,员工都聘请当地的村民,每个员工每年能拿到3万至5万元的收入。随着销售渠道的拓宽,谢玉隆的红薯枣加工厂产量也从2009年的日产300多斤增长到了2014年的日产8000多斤,相当于每天加工5万斤红薯,年产值达到1500万元。

以红薯枣为纽带,谢玉隆一人带动了一批人致富。他跟400多农户签下了收购协议,为他提供红薯枣生产原材料,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但要保质保量。“其实,光这400户自家种下的红薯肯定不够,他们也会替我到邻村的农户那去收购。”谢玉隆介绍说,粗略估计,他这家红薯枣加工厂大约有3000户农户为其供应红薯枣的生产原材。因为红薯枣,村里平均每户能够增加3000元左右的年收入。

李选弟就是这400多户签约农户中的一家。因为红薯枣,去年他家增加了5000元的年收入。2013年,他加入了下家岙村扶贫资金互助会,向互助会贷款一万元,用这笔钱做启动资金,种植了3亩花生,两亩西瓜,当年家庭就创收1.5万元。

扶贫资金互助会,类似于村里的小“银行”,只要村民入股成了会员,就可以向互助会借贷,借贷的程序十分便利,利息也比银行低很多。由此农民贷款难,尤其是低收入农户贷款难的问题迎刃而解,为农民创业增收拓宽了渠道。截至今年6月,永嘉县在原有42家互助会的基础上又新筹建起5家,新增加贷款农户1000多户。

红薯枣并不是这里唯一的“点金石”。鹤盛镇还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高山种植,近山缓坡果树林,远山陡坡用材林,“种山上,卖山下”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模式。永嘉全县境内陆续涌现出一批农产品公司,他们跟山里的农户们订购蔬菜、水果、干货等农产品,加工后再销售。

在永嘉,“依山靠水”富起来的镇,远不止鹤盛一个。枫林镇提出“小三带”发展战略,分别设立平原地粮经畜渔高效农业经济开发带、低矮经济林开发带、高远山药材开发带,用地理优势错位发展,产生经济效益;桥下镇依靠梯田风光和兰花种植,去年新增经济效益突破亿元;岩头镇以西瓜、杨梅、柑橘等为重点,发展名特优经济水果林……镇镇风光各不同,都在楠溪江这山灵水秀之间,谋求到了新生机。

“下一步,还要让这一方水土,富起一方人。”今年年初,永嘉县终于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33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04元。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红薯的信息想要了解,可以点击查看土客网网站红薯频道详细了解。

农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