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优鱼类易混品种的识别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渔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腾飞,特别是近几年名优鱼类发展极为迅猛,但由于一些名优鱼类在外形上极为相似,较难辩认,给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购买辨别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现将目前名优鱼类易混品种的识别方法介绍给大家,供参考。一、黄颡鱼、长须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光泽黄颡鱼这四种鱼中黄颡鱼、长须黄颡鱼的胸鳍硬刺前后缘均具有明显的锯齿,黄颡鱼体短粗壮,体长通常为体高的4.2倍以下,背鳍前距大于体长的1/3;长须黄颡鱼体较长略细,体长通常为体高的4.6倍以上,背鳍前距小于体长的1/3;而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胸鳍硬刺前缘光滑,后缘有强锯齿;瓦氏黄颡鱼的头顶披皮膜,须较长,上颌须末端后伸可达胸鳍起点,光泽黄颡鱼头顶大部裸露,须较短,上颌须末端稍起过眼后缘。二、南方大口鲶、鲇、胡子鲶胡子鲶背鱼鳍和臀鳍均很长,向后延至尾鳍,有须四对,其中鼻须1对、口角须1对、颏须2对。鲇(有的地方称土鲶)和南方大口鲶背鳍均很短小,其识别方法为:南方大口鲶口裂大,末端至少与眼球中部相对,其胸鳍硬刺前缘较光滑,无明显锯齿,尾鳍上叶明显长于下叶,背部和体侧色彩均匀,背部无斑纹,幼鱼头部腹面有黑色斑点;成体有口须2对,体长为10厘米~15厘米的幼鱼存在第二对下颌须;通常3龄~4龄,3千克以上才达性成熟,成熟卵呈油黄色。鲇口裂小,末端只与眼球前缘相对,胸鳍硬刺前缘有明显锯齿,尾鳍上下叶之间的凹陷,上下叶等长,保持对称,背部和体侧具深浅交替的色彩及不规则的云状斑;有须2对,口角须较长,颏须较短;1龄~2龄75克左右即性成熟,成熟卵呈草绿色。三、乌鳢、斑鳢、月鳢这三种鱼中月鳢因没有腹鳍而很容易辨认。乌鳢体较长,头背部呈"七星"状,侧线鳞数63个~69个;而斑鳢体较短,头背部呈"一八八"状,侧线鳞58个~60个。四、鳜、大眼鳜鳜鱼种类较多,共3属10种,最常见的为鳜(翘嘴鳜)和大眼鳜两种。其区分方法如下:1.眼睛的大小不同鳜的眼睛较小,大眼鳜的眼睛较大;2.上颌骨延伸的位置不同鳜的上颌骨延伸达眼后缘之后的下方,而大眼鳜的上颌骨仅伸达眼后缘之前的下方;3.生长速度不同在同等条件下鳜的生长速度比大眼鳜快4倍多。但要注意的是,两种鱼在苗种阶段的生长速度相差无几。五、日本鳗、欧洲鳗、美洲鳗、澳洲鳗四种鳗鱼可以采用药检的方法加以识别,用丁烯磷溶液0.46克/立方米浸泡,日本鳗1小时内不会死亡,其他均死亡。也可用"欧青天"检验,测量24小时致死浓度,日本鳗6克/立方米,欧洲鳗0.4/克立方米。六、西伯利亚鲟、施氏鲟、达氏鲟、中华鲟、裸腹鲟、小体鲟、密苏里铲鲟、密西西比铲鲟、长江白鲟、匙吻白鲟。西伯利亚鲟体具5行骨板,有吻须4根,头上具喷水孔,口裂小,不达头侧,鳃盖膜不相连,吻背具有骨板,须呈圆柱形,且体侧骨板少于58;下唇中央中断;施氏鲟下唇完整,背鳍条少于40;达氏鲟背鳍条多于40,鳃耙呈三角形薄片状,排列紧密,幼鱼皮肤粗糙;中华鲟鳃耙呈短柱状,排列稀疏,幼鱼皮肤光滑;裸腹鲟体侧骨板多于58;下唇完整;小体鲟下唇中央中断;鳇口裂大,有时达头侧,鳃盖膜相连,吻背具软骨,须侧扁;密苏里铲鲟无喷水孔,腹部裸露,背鳍在37条以上,臀鳍条24以下;密西西比铲鲟腹部具小皮板,背鳍36条以上,臀鳍条23以下;长江白鲟体裸露,仅尾鳍上叶具棘状硬鳞,吻须2根,口可伸缩,吻为圆锥形呈剑状;匙吻白鲟口不能伸缩,吻平扁。另外还有些名优鱼类外型相似,在购买或消费时也需注意识别,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