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客网 > 福建
导航

福建泉州市稻田养鱼(每亩增收数百元)

作者:Evan 229

  眼下,永春、德化、南安等高海拔地区单季稻陆续成熟,逐步进入收割期。记者了解到,作为我市稻米主产区之一,今年德化县单季稻种植规模达到14.28万亩;其中,上涌镇水稻万亩高产示范片经农业部门测产,亩产最高可达614.9公斤,比往年增产11.7%。

  通过合作社龙头带动,大力推行“绿色种植”的方式,不仅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而且提高了稻米品质,增加农户经营收入,成为本地粮食种植业界广受欢迎的新模式。  化肥失宠 农家粪肥沃良田

  在德化县龙门滩镇苏洋村,记者看到,金黄色的稻谷依山势而起,一眼望去,沉甸甸的稻穗随着秋风泛起金波,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德化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高兴地告诉记者:“看这长势,丰收大局已定。”

  在田间,德化县绿园农业综合专业合作社社员老李夫妇正忙得热火朝天,夫妇俩一个割稻,一个脱粒。孩子们都在外工作,夫妇俩仍然守着自家田地种水稻。尽管有些劳累,但看到今年稻子长势喜人,夫妇俩感到很欣慰。

  今年的水稻能够喜获丰收,离不开合作社大力推行的“绿色种植”模式。“以往种植水稻,使用农药、化肥都是必然选择,但化肥用多了,不仅影响水稻质量,对土壤自身肥力也构成了伤害。”老李告诉记者,现在给稻田施的肥料是鸡鸭粪便和槽舍底土等农家粪肥,主要来自于本县的黑鸡养殖户,每吨价格将近一千元。

  老李的尝试在当地并不鲜见,记者了解到,为了提高稻米的品质,这两年来,先后有不少农户在农业部门的鼓励和合作社的带动之下,尝试使用动物的有机粪肥来替代化肥。

  “养分完整,土壤就会健康,产出健康好米,人吃了也会健康。”合作社理事长曾丽春告诉记者,选择生态环境优良、外界隔离条件好、水源充足、排灌分家的集中连片水田,施用有机粪肥进行健康生产,种出来的米卖相好、卖价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粮食种植户的选择。

  农药下岗 小鸭保稻田安宁

  “有了虫害怎么办?不到万不得已,农药是坚决不能用的,只能通过生物防治的方式减轻虫害。”对广大种植户最为困扰的虫害问题,绿园农业综合专业合作社主要采取养鸭子吃害虫的原始稻作方法来除虫,每亩投放小鸭10只左右,既能为稻田“清理门户”又能达到“循环增肥”的效果。

  “以前在稻田里放置假人,是为了对付偷食稻谷的麻雀,现在我们在稻田里放置诱捕灯,用来捕杀偷食稻谷的害虫”,而在上涌的高产示范田,农技人员则带领农户安装上了新型的杀虫灯。据介绍,根据害虫趋光性特点,每隔15亩田安装一盏25瓦黑光灯诱杀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成虫,可降低害虫产卵量,达到减轻虫害的目的。

  “翻耕前先对水田施用腐熟的猪牛栏粪或鸡鸭等禽类粪肥作基肥,秧苗移栽之后再养上一群体型较小的水鸭,既能不间断吃虫,鸭粪还能及时还田,增加农田肥力”,曾丽春告诉记者,现在,除了起苗时施用一点氮肥来补充土壤基质中的氮元素之外,合作社鼓励农户尽量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争取产出真正的绿色大米。

  “通过不断实验、不断梳理,让农业种植越来越流程化、简单化,并且产出最大化,在龙头带动之下,农户看到种粮也能获得收益,越来越多的农户把闲置抛荒的土地重新种起了水稻。”泉州市农业局相关人士表示,通过“田间学校”等方式,教农户怎样合理施肥、除虫害,水稻产量和品质每年都有新的提升,农户种粮越来越有心得。

  稻鱼混养 增加田地附加产值

  “除了丰收在望的稻米,稻田里混养的鱼儿也是农民们增加收入的好帮手。”在春美乡,沉甸甸的稻穗金黄醉人,稻垄里、沟渠边,肥美的“稻花鱼”在水中嬉戏穿梭。德化县农业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水源条件允许的田地,不少合作社重拾古老的稻鱼混养种植模式,在水田里放养土鲫鱼、鲤鱼、草鱼等。

  如果说,鸭子在白天为稻田站岗守卫的话,“稻花鱼”则更多是在夜间守护田园的安宁。在混养的过程中,“稻花鱼”在傍晚时分与鸭子完成“交接班”,它们不仅吃掉了稻田里的小虫和杂草,同时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用山泉水滋养出来的大米能够让人们吃出原生态的谷物滋味。据悉,由于稻田里原生态的养殖,个头在一斤以上的鲤鱼等“稻花鱼”,现在卖到每斤50元以上的高价,而且供不应求。仅此一举,为每亩稻田增加了数百元的土地附加产值。

  此外,曾丽春还向记者透露了她心中的小算盘,“由于鱼儿对生存环境要求非常高,在整个种植和养殖过程中,稻田里就不能再使用农药和化肥,以防鱼儿中毒死亡。通过这种模式,无形中杜绝合作社的社员私自使用农药化肥,确保稻米的绿色无公害。”

农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