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蛋鸡群均匀度的主要措施
在蛋鸡培育过程中,均匀度是衡量后备鸡群质量的一项重要生产指标。培育出符合体重标准、均匀度高的鸡群,既减少了过肥鸡和瘦小鸡的数量,又避免了饲料浪费、降低了死亡率,还可使鸡群按时达到产蛋高峰,峰值高而平稳,持续时间长。据有关资料报道,在70%均匀度的基础上,均匀度每提高3%,平均每只鸡多产4枚蛋。可见在蛋鸡培育期,提高均匀度是养好育成鸡的根本措施之一。1使鸡群均匀度降低的主要因素1.1品种或品系不纯这是先天性的,只有在育种方面加强提纯才能改变。国外的一些专门化品种或品系其均匀度往往较高,而国内的一些黄土鸡因其品种或品系内变异大而均匀度低一些。1.2雏鸡早期脱水雏鸡体重的70%以上是水,早期脱水的原因主要是孵化厂出雏操作不当、饮水过迟或雏鸡天气炎热时长途运输。这会减轻其早期体重,1―2d内就会看到体重均匀度下降。一般在最初4―5h内提供的饮水器数量应为通常数量的150%一200%,之后再供饲料。1.3育雏温度不当雏鸡没有羽毛,只有绒毛,不能控制自身的体温,很易受寒,从而拥挤打堆甚至拉稀而不吃食,造成早期体重均匀度下降。1.4通风不良育雏舍内的废气要及时排出,同时引入足量的新鲜空气,否则其呼吸道会受到严重损伤,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雏鸡对空气的敏感程度不一,较敏感的鸡会受到较严重的损害。因此必须及时通风换气,但要处理好与保温的关系。1.5饲料质量不佳保证饲料质量必须做到4点:科学的饲料配方、质优的原料、大小适当的饲料颗粒、各种原料混合均匀。以上任何环节出了问题就会造成日粮营养不平衡,出现选择性采食以导致疾病发生,严重影响鸡群均匀度。1.6鸡群过于拥挤拥挤饲养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做法。这会造成雏鸡相互抢夺生活空间、争抢料槽和饮水器、减少每只雏鸡所能获得的新鲜空气。从而较弱的雏鸡就会受害。拥挤还造成雏鸡应激,其肠道中共生的大肠杆菌就会发作起来,导致复杂的疾病,如慢性呼吸道病等。这些均会影响鸡群均匀度。1.7断喙一致性差断喙不一致造成雏鸡饮水、采食速度不一,特别在种鸡限饲后会降低均匀度。必须加强对断喙人员操作规范的统一,并对断喙不好的适当进行修剪。1.8分群、调群不及时分群、调群是控制均匀度的有效手段。必须根据抽测的均匀度情况确定是否分群,一般育雏期分1次,育成期分1―2次,2次分群间隔至少为4周才有效。调群是分群的辅助手段,是一项日常工作,调群做得好可减少分群次数。1.9疾病任何疾病均会严重影响鸡群均匀度,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可从运输期间即开始危害雏鸡,在同一鸡场饲养不同年龄的鸡群,鸡得病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即使鸡群中只有20%发病,群内其它鸡仍会受到亚临床疾病的危害。防重于治,只要实行全进全出制、采取生物安全措施、良好的营养和通风,则大多数疾病都能得到预防。2提高蛋鸡群均匀度的主要措施在培育期间,要获得健康均一、体重达标、均匀度高的鸡群,除搞好鸡舍内外环境消毒、创造适宜鸡群生长发育的较为安全的生存环境,按照鸡群不同时期的体重和体况供给不同配方饲料外,分群管理是培育出健康均一、体重达标、均匀度高的鸡群的有效措施。为了减少分群抓鸡带来的鸡群应激,分群一般要结合其他工作进行。首先是雏鸡入舍时分群,根据手感将雏鸡分为壮实、一般、较弱3群,淘汰病、弱、残雏。强壮雏养在育雏笼下层,较弱雏养在育雏笼上层,上层温度高,宜通过加强管理,补饲蛋白饲料,使弱鸡强壮起来,弥补先天不足。其次是通过1周时的断喙,认真仔细地将雏鸡分为3群,淘汰过于消瘦鸡只,对较弱鸡群采取刺激食欲方式,使其多采食,促其生长;再次是进行鸡新城疫二免时在群中挑强,挑弱,将鸡群作进一步整顿;转入育成舍时,再进行仔细分层分笼饲喂。育成期间,每2周进行1次称重,及时调整鸡群进行针对性管理,以免接近性成熟时,体重偏差太大,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转入育成期时,根据鸡群情况,对超过理想体重的鸡群,逐渐更换营养浓度较低的饲料;对体重低于理想体重的鸡群,继续饲喂雏鸡饲料,充分利用鸡群12周龄前体重快速增长的潜力,使鸡群体重尽快达到理想标准,然后逐渐更换营养浓度较低的饲料;对体重接近,达到理想体重的鸡群,通过1周限饲,逐渐更换营养浓度较低的饲料。以后定期监测,及时调整,在保证体重达标的情况下,一直喂至达到理想的性成熟体重。